• “北邮人”小程序

  •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忆邮未尽

COMPLEX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邮情结 > 忆邮未尽 > 正文

那年的911——在母校的第一天

1994年的911,那天凌晨3点学校办公室的郝老师就起床了。北京车5点到北京火车站,我们一行10人结伴进京到北邮上学。一出火车站,就看到了郝老师在向我们招手。常规方法去学校,北京站搭地铁到西直门,再倒375坐2站路。不过我们大包包,小包包的,委实不方便。郝老师就叫了辆中巴,车费80元都是郝老师先垫付的。郝老师特意叫司机绕路去了天安门,我们第一次进京的18岁青年们到了祖国的心脏地带真是感觉无比激动和兴奋。沿途他还给我们一路走一路介绍,很快就到了学校。

新生报道是第2天,912。学校里人不是很多,郝老师说:“昨天教师节,李岚清副总理到学校视察,看望教师员工,并到周炯槃先生家作客。” 我们没法报到进宿舍,就先存行李。在学10楼,我们一行人的行李就先存在那儿了。

吃了早饭后,得到消息,13楼的女生可以报到入住,郝老师找来一辆小三轮,我骑着往返几趟,和另外几个男生一起帮女生们搬运行李。其中一个小伙也想骑三轮,但是他根本骑不走,三轮在原地打转。看来干啥都要有经验才行。

在校园里行走,也遇到一些和我们一样的新同学, 大家由于火车班次的原因都早到了一天,因而无法进宿舍,我们互相攀谈,等待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有一个江苏女孩徐冬云,瘦瘦小小的,伊的爸爸送伊来到学校,伊看到我们,腼腆地问我商店在哪里,我接过话头,问伊是哪个系的?得到伊的答复后,我们都挺高兴,居然是同系同班,大学四年我们偶尔提到初次见面的场景,伊总会菀而一笑,当然这是后话。伊的爸爸面容清癯,他穿着解放鞋,一件蓝色但已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罩在身上,他身旁放着扁担,手里捏着2个鼓鼓囊囊的大白色编织袋,听说我们是同班同学,他脸上露出笑容,喃喃说到,“同班同学,以后你们要互相帮助咧”。那时,爸爸妈妈2天前到火车站送我的情景立马浮现在眼前,我坚定并努力地以一个成熟的口吻对他说:“叔叔,你放心,同班同学,当然要互相帮助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我们上大学也可以说是操碎了心,面对同学的父亲,我能做到的也就是给他一丝安慰,让他放心地返回家中……

“同学,帮我抬一下行李吧”,一个疲惫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原来是湖南同学夏建洲,帮他一把手以后,我们又惊喜地发现我们是同班同学,之后的四年,我们在计算机编程方面有很多交流,他也告诉我一些他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方法,我们一起做毕设,答辩那天,在我登上讲台前,夏建洲给了我一个V手势,仿佛在说“别紧张”……我们8人在吴教授的指导下喜悦地完成了毕业论文,顺利地给大学生活划上了句号。

又遇到了几位问路的广东同学,有一位梳郭富城伞盖头的同学很费劲地跟我讲着普通话,我连他的名字都听不出来,直到他写下“杜铭”两个字我才反应过来。我当时就想,“能钢刚东瓦该有多好,这样和他交流不就顺畅了?”后来才知,粤语极难,对北方人来言,那是外语,就曾有粤语学员问:“为什么 ‘对不起’是‘炖母鸡’而不是‘炖公鸡’”。同班的杜铭同学4年里给我颇多帮助,他现在也已在广东家乡创业做老板,他大抵不用再去讲绕口的国语了,从他关心帮助同学的优良做派看,他的企业一定会很成功,同时杜铭同学对‘扬长避短’也做着一个很精彩的诠释:“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胜利就在不远的眼前……”

有一个内蒙同学王峰,无线系的,我的一句俄语“紫得拉司为极,大瓦尔西”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在中学学的是俄语,我好奇地问,俄语高考是不是有很大优势,因为英语高考130就是很高的分了,而俄语高考很多人能考到145。王峰说,“已经上大学了,学俄语的人学计算机可能都有困难呐,可能以后还要找你帮忙呢。”我后来也没给王峰帮过什么忙,倒是每每在学校里遇到,彼此拍拍对方的肩头。毕业吃离别餐,我们在邻桌,他告诉我,他要回内蒙家乡工作,为家乡尚不发达的通信事业出一分力。我握杯的手也有点颤抖,不知道是激动,还是不舍,我对他说:“祝你工作顺利,我们还会相见的。。”他也干了杯,我看见他眼中明明噙着泪,从新生第一次见面的握手到离别时的干杯,大学四年就是这么快,能上北邮是一种缘分,能在上学第一天就结识这么多同学更是一种缘分……

火车37小时的颠簸,我们都筋疲力尽,本来郝老师要安排几个男生到他家里休息,由于他家有了别的客人,他就在办公室里临时用椅子搭出几个铺位,从柜子里拖出几条毡毯(休息日,别的老师都不在,别的老师有黄金满书记等人),我们就在教1,老师的办公室里一觉睡到下午。

傍晚我们可以CHECK-IN进宿舍了,郝老师又出动了小三轮,把我们的行李运到学2。公寓管理处的人都说:“郝老师真好,为学生奔波……” 进了学2,郝老师很高兴,他说:“你们的新楼住宿条件真不错,我们上学那会儿,除了床,再什么也没有了。”晚饭时分,我们去食堂前,他还关切地问我们买菜票,钱是否够?

《扶我上战马的人》是一部老电影,片中讲述了彭总在陕北关照一个小战士,扶他上战马,后来小战士也成为我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我们到北京初来乍到,十分感谢郝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说,郝老师就是扶我们上战马的人。

作者后记:

网文看得多了,自己也可以创作,写写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北邮BBS就有一版真情流露。笔者就想真情流露: 诚挚感谢郝老师给予我们的大力帮助和热情鼓励;同时,借此文问候昔日的老师们,同窗好友们,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今年是笔者和同学们上大学20周年,明年是母校60校庆。光阴荏苒,我们对母校的感情大概只会随时光的移动而进一步加深……

作者简介: 赵马克, Marc Zhao, 目前在北美某金融机构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8262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

邮箱:buptaa@bupt.edu.cn

邮编: 100876

“北邮人”小程序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