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邮人”小程序

  •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忆邮未尽

COMPLEX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邮情结 > 忆邮未尽 > 正文

作者:王泽

1964年,他们初相识,共同走过了数载春夏秋冬便匆匆地分开了。再次重逢,已经过了近五十年。他姓陈,是北京邮电大学1964级无线通信系的一名普通新生。她那时还叫邮电学院,是刚刚成立9年多的重点院校。如今,他们再次相遇,她变得愈发美丽,而他早已两鬓斑白。我们采访刚开始时,他显得局促不安,惊讶于她巨大的变化,然而当他看到了和他一样从各地特意回来看望母校的同学们时,时光似乎回到了当年。四周的建筑虽然已经变了模样,但和同学们再次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后,一切陌生也都变的熟悉起来。

他回想起那时的天还很蓝,自己每天沉浸在复杂又有趣的知识中,为了在毕业后能够分配到好的单位而刻苦努力着。然而这样的日子很快结束了,在动荡的年代,他原本所希望的学习、工作计划全部都被搁置了,直到文革结束,他才得以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轨迹。正是那十年如同大海里漂泊一样的日子,让他越来越怀念在学校读书安定又美好的日子,很想回母校看看,但是这份牵挂由于生活的牵绊一直未能如愿。时间一晃,当他接到同学在母校聚会的通知便匆匆赶来时,已经过了五十年。

我问他在学校里最深刻的记忆有哪些,他摇了摇头说:“太多了,说不出来,每段记忆都很深刻。”我没有因为没得到一段故事而对这个回答失望,反而觉得这才是最真诚的回答,当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尘封的回忆在脑海里不停被唤醒,他如何用几句话就表达出心里珍藏的那么多年啊!

就像许巍在《故乡》里唱的那样“总是在梦里,看到自己走在归乡路上,你站在夕阳下面,容颜娇艳,那是你衣裙漫飞,那是你温柔如水”,母校对于他和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的同学一样,就是他们的故乡。离开母校,就像一辈子背井离乡一样,一直牵挂着远方母校的一切。如今,北京邮电大学已跨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或许对于一个人来讲,年近花甲似乎意味着老去,可对于一所大学来讲,这正是她飞速发展、生机勃勃的时候,此时的母校秉承“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通信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突出信息特色、在行业引领中服务现代社会、在信念执着中传承大学文化”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源源不断的为国家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母校的教学工作成绩显著、科研工作再创佳绩、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加、学生活动百花齐放,对于这些老学长学姐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母校的飞速发展更加开心的了。母校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校友们的关心和支持,正是一代又一代校友把母校的事业拓展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似水流年,英俊的少年如今已白发苍苍,平凡的生活可以让人忘记很多事情,但母校如故乡一样一直在他心头被默默地牵挂。采访结束前,我问他有什么想对母校说的,我本以为又是太多了而说不出来,可是他却没有片刻犹豫,说道“我很感谢我的母校”。可以感觉到,有些话他无须细说,但这句话他却一定要说出来,也许这就是在无尽旅程中漂泊的游子对母亲最深、最真的感情!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8262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

邮箱:buptaa@bupt.edu.cn

邮编: 100876

“北邮人”小程序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