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邮人”小程序

  •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忆邮未尽

COMPLEX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邮情结 > 忆邮未尽 > 正文

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6350聚会演出

(作者:Y95班王肃)

2013年10月13日,北邮63级学子入校50周年(简称6350)聚会在科学会堂隆重举行。500多名白发老学友偕配偶参加了这次盛会。为了迎接这批“人数最多、意义重大、规模空前”的耄耋学子返校聚会,校党委、校友会、团委、学生会等各级组织十分重视,数月来多次开会部署、落实。为了迎接这一聚会的顺利召开,63级学子徐善衍挂帅,成立了这届学子中的佼佼者赵光兴、刘毅等数十名同学组成的“6350筹委会”,下设会务、宣传、文艺、后勤等几个组积极开展工作。活动当天,63级学子代表徐善衍和校党委书记王亚杰先后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随后63级学子和北邮大学生艺术团演出了十余个精彩节目并插入“我们熟悉的歌”竞猜环节。大会在深情的主题歌“北邮我们的歌”合唱声中圆满落下帷幕。聚会后的十余天,6350筹委会开会总结时,大家从校友们和学校上下反馈的信息得出的一致评价是:“一场空前的聚会,一些很好的发言(指徐善衍同学和王亚杰书记的发言),一个高效的组织系统,一台高质量的演出节目,一首成功的主题歌”。

时隔半年,作为这次聚会演出的“文艺组组长”,回忆整场节目的准备、组织和演出工作,心情仍不能平静,节目组织和演出的过程又让我们重温了六十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被组长”肩上的担子

2013年3月,我当时正在北京某大学讲授专业课,陆续接到几位老同学的电话,说我是北邮6350聚会筹委会任命的“文艺组组长”,我的第一感觉是没任何人征求我的意见就这样轻易出“通知”,我就这样“被组长”了!几十年来我一直工作在黄土高原,退休后来北京只是应邀带几年课,在各种宣传队从未当过什么领导,怎么也不会轮到我出头呀!前几次会议正好我有课上,就没能参加。到后来筹委会将会议时间改为周六开,我参加了几次会。

我们这届学生,大一和大二是在位于小西天的“基础部”度过的。那时学习和生活紧张、有序,一切都充满希望和活力。大三时我们来到院部,真正投入到北邮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后来赶上文革。我们在校几年里除上课外,还参加过“四清”运动、下连当过兵、参加过学院“社教”运动和农村“四清”运动、最后被当作“农垦”人员,在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多年磨砺、经历颇多。在农场,我们锻炼了一年零八个月,我被抽到农场宣传队和58师、20军宣传队,参加工作后几十年再没有搞过文艺,这次“被组长”很是被动。后来在筹委会同学们的热情感召下,徐善衍、赵光兴等同学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影响着我,我逐渐融入到节目的筹备工作中。刘毅夫人、62级的钱国徽同学热情极高,她和刘毅提出,比照62级去年的50年入学聚会,我们也得有一台节目,最好是同学自己创作出一首大会的主题歌并现场教唱。大家一开始的意见是按98年杭州聚会的情形,我们凑几个老节目,同学们也出几个,演出大概1小时就行了。但随着筹备过程的不断推进,我作为“艺术总监”,只能一次比一次更认真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可当节目的筹备、组织工作,特别是创作一首主题歌的任务最后瘫倒我头上时,我头大了!天哪,这可不是当年在学校,不是在农场,怎么找人商量、准备?谁来创作主题歌?谁来编舞?谁来写出《通信兵之歌》管弦乐总谱?

我的强大后盾

夜深人静,当年北邮文工团(我在院学生会负责文体工作并在乐队拉小提琴)和农场宣传队的各种活动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记得参加每年“五一”、“十一”晚上天安门广场的狂欢,大家都绞尽脑汁、群策群力,每次北邮的狂欢,观众都给以很高评价,而这又成为下一次狂欢的新起点。记得66年春,我们刚组织完一场“社教汇报演出”,又赶上全国邮电政工会议在邮电部召开,部里要求我们赶快组织几个节目。第一次在邮电部小小的演播室(只有1平方米的演出范围)直播,那时摄像机尚未见过,我们精心选出来几个小节目竟能不见观众而演出,这是多么神奇,除了惊奇当然还有紧张。有一个单人舞,动作稍一大,导播就急得直做手势,因为观众将看不到演员的部分形体动作了!几十年后,回想到这些,我不禁哑然失笑了!这就是青春,这就是大学难忘的生活!到了部队农场,参加了宣传队,在这个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集体中,大家相互商讨、相互启发、共同创作、共同演出,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创作出一台台反映农垦战士生活的文艺节目。贴近生活的节目,鼓舞了战士和同学们的斗志,多次受到部队首长和战士、同学们的好评。这次的6350聚会,又使我们这些几十年前曾经在母校和农场参与文艺宣传活动的同学以及全体同学们无比怀念那些沸腾的日子、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意识到,这次演出将给我们重新汇聚智慧、重新体验大家团结、奋斗精神的机遇。但这次遇到的困难是新的,且不说人届古稀,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也不说资料匮乏,年代久远,再现当年的节目受到许多制约,至于音乐,更不可能再组成一个创作班子、组建一个乐队…只说创意和排练,大家都天各一方,难不成一人提一个方案?没有足够的时间排练、磨合又怎么上场?困难重重,怎么办?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首先得到了原文工团、宣传队梁生敏夫妇、高建喆、李蓉等在京同学的热情鼓励。我在有了初步构思后曾多次打电话找同学们商量,多次与原文工团、宣传队的梁生敏、李裕生、罗雅蓉、刘忠信、周坪梅、许长生、李蓉、张忠清等人沟通,不仅得到了他们对整体工作构思的积极支持,李裕生、许长生、罗雅蓉等老同学还逐字逐句反复修改歌词、歌谱。我感觉到我不再孤单,我仍然置身于原文工团、宣传队和同学们之中,同学们就是我的强大后盾!从去年4月到7月,我除了备课、上课之外,其它时间都投入到节目的筹备、联络和歌曲创作中。我自学了电子作曲软件,回忆50年前入校的难忘岁月,回忆起我们在“水上春秋”电影借用过的(小西天)主楼里上课、做实验;徐大雄老师站在食堂前的台阶上向我们发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代表“竞选演说”;回忆起每逢“5.1”、“10.1”通信兵预备师在操场的训练、天安门广场的狂欢!事过几十年,回忆起这些往事,总还是忍俊不禁。回想起在北邮时的如烟往事,总结北邮对我们一生产生的重大影响……渐渐地从心底深处涌现出一些缓慢、深沉的旋律和文字。那段日子里,不论昼夜(尤其是夜里),我手边总备有笔纸,便于随时记录脑子里出现的旋律和词句,同时边学边运用电子作曲手段较好地表达出来。历经数月、多次征求其他创作者意见、七易其稿,完成了《北邮我们的歌》的文字和电子版乐曲的合成创作。

七月的北京已是火辣辣地炙热,当我给大家纸质版底稿并将《北邮我们的歌》曲子播放给筹委会同学们听时,得到一致好评,同时大家对个别词句做了修改。刘毅、钱国徽还将歌曲发到本届和上届同学的网上,大家给出热情鼓励和高度评价。筹委会同学们一颗颗悬着的心放下了,我也第一次感觉到放下了一个重担。接着,我又多次修改电子管弦乐乐曲。这时的我已没有了“届”的束缚,几十年前同学们的友谊和支持使不再孤单的我充满信心和勇气,我决心和筹委会其他人一起精心策划这场节目,决心尽可能让宣传队的同学们一起共同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组织参演的节目

歌曲《通信兵之歌》是我们大学几年最重要的保留节目之一,对于北邮学子来说,这首歌在“文革”前是北邮人心中的校歌,人人会唱、耳熟能详,也成了历届校友聚会必演节目。但由于没有伴奏带,往往是由同学临时伴唱或钢琴伴奏。我们决定将这个歌舞节目以请北邮大学生艺术团管弦乐队现场伴奏、全场参会同学合唱的形式作为开场节目。学校现乐队是近于专业的乐队,他们提出“只要你们给我们提供总谱,我们一定演奏好”。上哪去找这首老歌的管弦乐总谱?我多次找原北邮文工团乐队队员并上网查找、请教一些熟悉音乐的专家,都找不到。没有办法,只好一方面自己尝试用电子作曲方式创作,一方面向北邮专业音乐老师周博求救,请她写出总谱。经过2个月的辛勤努力,包括小号、圆号、大号萨克斯及定音鼓、镲等乐器的总谱终于完成。这首歌曲在参舞同学训练、会前会后的音乐烘托时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在《通信兵之歌》的编舞、再创作中,承担这一任务的周坪梅、刘忠信等同学克服天南地北沟通不便的困难,大胆创新、分头构思,拿出了较好的创意,在贾文琪、周巽、梁生敏等全体参舞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充满朝气、整齐划一、队形多变、动作潇洒的开场式取得了极佳的效果,达到了历届校友聚会演出水平之最!特别是在乐队少奏了最后一段乐曲的紧急情况出现时,全体参演人员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与在台侧的我们一起边唱边舞、意气奋发地高呼着“一、二、三---四”坚持完演出,表现出良好的素养和台风。台下观众后来议论说“真没看出纰漏,还以为原来就是这样编排的呢!”

整场演出中另一个集体舞蹈《洗衣歌》也是我们在北邮文工团时的重点保留节目。我根据钱国徽提供的录像带和编舞要求“扒”下来音频,重新编辑后提供给大家。这个节目要求体现出藏民舞欢快、活泼的特点来。但参演的同学都是年届70的“老大妈”和“老大爷”们了,练习一上午就累得汗流浃背,有个别“大妈”只好不再参加排练。为了确保老同学们的健康,同时兼顾节目质量,大家群策群力,我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几次调整了舞曲节奏,将原曲稍稍调缓一些,另一方面做编舞的工作,简化了个别动作难度,使大家都能跟得上。彩排时,担任剧务的梁生敏同学自己掏钱买来了饮料和水果,高建喆同学几天来主动到场做现场指导。在校的同学们看了这些节目后,纷纷赞不绝口,学校一些老职工也给予很高评价。在周巽、周坪梅、刘忠信、罗雅蓉、刘湘灵、钱国徽等同学的一致努力下,这个欢快的舞蹈也得到很高评价。扮演“小班长”的刘忠信、扮演“小卓玛”的周坪梅、领舞的周巽,全体藏族“姑娘们”都风采不减当年。特别使我感动的是周巽做过大手术、罗雅蓉眼疾严重影响视力,身体都不允许做这么大运动量的活动,可她们却毫无怨言,坚持与其他人一起排练、一起流汗;在演出群舞时,由于舞台地毯一处拱起,一位同学突然摔倒,我们台上台下都很紧张,毕竟是近七十的老太太啊!只见她竟一骨碌爬起来又微笑着迅速回到队列中。节目结束后我们赶紧询问她的身体状况,知道确实没事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诞生于文革时代的《老两口学毛选》是当年北邮乃至整个中国都流行的节目。老头老太太手捧毛选,边学习边对照自己和老伴,斗私批修,诙谐幽默,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很高的观赏性。我们动员了当年这个节目的“原唱”高建喆(国外)和张重根(南国)重新登台,配以新式服装、道具,虽然演员排练时间过少出了一点小纰漏,但二人总体表演依然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在第6次编排节目单时,我发现缺少一个对我们这届学生经历总结与回顾的节目,提出增加一个诗朗诵来丰富这方面的内容,得到大家的支持。节目由梁生敏、杨玉山、董玉淑、马明出演。他们满怀豪气、深情地朗诵了蔡万涛、杨玉山起草、集体修改的《相会五十年》。这个节目为突出大会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自始至终参与了节目创意、诗文审定、演员确定、背景音乐选择等工作。梁生敏原来在宣传队是“三口词”演员,声音洪亮、激情高昂,他们四人在整个演出中声情并茂、激情澎湃,获得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许长生同学独特的民族唱法和诙谐幽默的演唱方式极具魅力,作为唯一的男声独唱节目,现场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四 健身、才艺展示与互动

在筹备这次演出时,考虑到许多老同学在退休前后都选择了适于自己的健身方式,有不少人已坚持多年、颇有功力。就提出设置一个时间段,让老同学中的太极拳、太极剑、武术、书法等“行家”现场表演。筹委会一些同学担心这样做是不是有把握?是否会使时间拖长?我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了李裕生、张忠清、罗雅蓉、秦云鸾、杨盛梅等我知道的一些同学几十年坚持健身活动的情况,又提出分组、限时的方式,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几经沟通和比选,最后确定了张忠清的太极刀、罗雅蓉的太极剑、姚美娟的柔力球参演。这些同学功底深厚、动作潇洒飘逸,演出现场博得阵阵掌声和赞叹!同时现场通过PPT方式打出了李裕生、邢正文等同学的书法、绘画作品,展示了老同学们丰富的才艺和技能!这组节目也起到了很好的健身、才艺引领作用。

以往演出节目时,都是台上演,台下看。为了增加与会校友们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我提出在节目之间分段插入“猜歌”环节。根据回忆,整理出三个时期我们“40后”们熟悉的歌《激情放歌六十年》:1 我们大学的歌(50首);2 解放以来(我们已经记事)到入大学之前的歌(50首);3 参加工作后的歌(50首)。按我的设想,每位同学对每首歌的认识、感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时,会有不同的感受,会引发由这首歌的联想故事。请同学们“猜歌”就是竟猜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和你所感受的小故事来。我给筹委会同学们讲这个创意时举了个例子:《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刚哼出前两句旋律,他们马上说出来歌名,一位同学还讲出当年在基础部上上午第四节课时,饥肠辘辘的我们巴不得听到学校广播放这首歌,因为相当一段日子里一到中午12点广播站准放这支歌,这支歌就成了“开饭”的标志,使那些压堂的老师无法压堂了(大笑)。10月13日聚会时由于时间紧迫,我只能在我们大学的歌(50首)中选了9首,分3个时间段竞猜。我将这些歌曲的曲谱写给钢琴演奏的同学,他在主持人示意下弹奏每首歌旋律的前3句,然后主持人根据观众举手情况指定发言者。答对者当场发奖。从现场反应来看,这种游戏很受欢迎,竞猜十分踊跃、场面活跃热烈,许多同学竞相站起来举手抢答。事后,坐在后面的同学还直埋怨主持人只叫前排的人猜歌而忽略了后面(事实上主持人在台上根本看不见后面几排的情况)。

五 教唱《北邮 我们的歌》

在这次演出中,学校铃兰女声合唱团给予我们很大支持。铃兰合唱团是学校退休女教师组成的有较高水准的一支合唱队,主要成员之一的上官右黎是比我们低一届的学妹,在我们这几届学生中是个出名的“歌唱家”。 铃兰合唱团除了出演女生小合唱外,我邀请她们参加演唱《北邮 我们的歌》。她们积极、热情、认真地进行了练习。因为来参会的老同学们都在天南地北,一般来到北京已是开会前夕、无法参加合唱排练,而这支歌虽说有学校乐队伴奏(增色不少),我也会教唱一遍,但现场总得有人主唱呀。于是邀请铃兰的老师们事先作了练唱,我作为主创人员与她们作了现场交流。当第一次听到我们创作的这首歌经有专业水准的她们在钢琴伴奏下练唱时,我激动的差点流出来眼泪!我对教唱这首歌更有了信心!有了这支训练有素、水平较高、服装统一的合唱队的参与,再加上我们参演老同学也登台参加了演唱,那天现场教唱后全体(台上、台下)合唱的这支歌获得了极佳的效果,给这次聚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在教唱这支歌前说了这样几句话:

走过昨天,走过青春,走过跌宕起伏的50年!

当北邮63级学子入学50年聚会的集结号吹响

在受命创作一首大会主题歌的时候,

深夜静思,万籁俱寂,打开心扉、回首大学生活。

经过多少个昼夜的翻腾、酝酿,

终于,从我们心灵的深处,

从那个温暖、温馨、温柔的地方,

流淌出一些平和、舒缓、慢节奏的旋律,

这就是《北邮 我们的歌》!

这是我们的真实感受和思念之情,

是我们的感恩之心。

今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大家、献给母校,献给永远的北邮!

我们都没有学过作曲、作词,难免有许多不当之处,也请大家指正。

下面,先请北邮铃兰女声合唱团和我们一起演唱一遍。

请北邮大学生艺术团乐队伴奏。请大家打开歌片。

……

由于时间限制,只能现场教唱一遍。紧接着,我们全体参演老同学和铃兰合唱团近40人在台上,与台下500多参会老同学、老教师们在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管弦乐队伴奏下共同深情合唱了这首歌。

节目背后的遗憾

在筹委会与校友会、团委、学生会多次审查节目单时,考虑到大会的整体安排,演出节目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这样一来,只能非常遗憾地压缩部分同学的节目才能确保活动总的时长。

被压缩的老校友节目主要有:

女声独唱 《天路》 (高建喆)

男女声合唱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王肃 张振兰)

国标伴舞 (刘忠信等)

男生小合唱 《游击队之歌》 (徐善衍等)

空竹琴表演 (王玉琛等)

还有其他的一些优秀节目。

积极策划会前、会后PPT 烘托会场气氛

8月份,我正在为每一个节目的音乐等忙的不可开交时,筹委会负责宣传的老蔡来学院找我,他正在为会前和会后的宣传发愁。老蔡是这次筹备工作中才认识的同学,工作十分认真。我了解到他的困难后,给他提出播出几首怀旧、优美的歌曲的同时,采用会场的PPT,编辑、播出老同学老照片和视频的创议。应他之邀,我从数十首歌曲中精心选择、排序了10首歌,并给出歌词:

会前6首歌 1革命人永远是年轻;2相约一九九八;3感恩的心;4闪亮的日子;5山楂树之恋;6北邮我们的歌。

会后4首歌 1友谊地久天长;2北邮我们的歌;3菊黄茶语;4通讯兵之歌。

会前几首歌除突出“北邮”这个主题外,强化了友谊和感恩之情;会后几首歌则偏重于缅怀友谊和颂扬情志。

我同时提供了63级同学1998年杭州聚会和2005年北邮聚会时我自己拍摄的录像,为宣传组的会前、会后编辑工作及6350聚会光盘制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老同学们一致反映:还没进会场,就听到熟悉、温馨的歌曲,一进会场,又看到那么多熟悉的老照片、旧画面,激动的都想哭…

团结、奋斗的北邮精神是演出取得成功的保障

在节目组织中,我们得到了62级同学们热情的鼓励,排练中,高我们一届的叶小明、张松立等同学亲临现场指导。他们都是当年北邮文工团的组织者和演出人员;

低我们两届的上官右黎一直积极支持我们的演出,组织合唱团为我们伴唱,是《北邮我们的歌》演唱主力;

演出当天,低我们一届的胡素英同学主动带来了自己的化妆品,专门为同学们化妆,使这次演出更加正式、更具艺术气息;

我们这届同学更是主动承担各种工作:

李裕生同学主动承担起舞台监督和现场音响的保障工作;

梁生敏同学除参加节目演出外主动承担起剧务工作;

姜玉荣同学自觉来到后台主动担任了催场工作(协助舞台监督);

李蓉同学自己带来摄像机,默默为大家记录演出实况;

邢正文同学带来自己价值不菲的书法作品为大会助兴

….

63级北邮学子是这次活动当之无愧的主力和中坚!

这是一场我们自己的孩子的“展示秀”!

这是一场团结、合作的成功演出!

这是一个时代永不退色的标记!

感恩的心

6350聚会结束半年来,每当我回忆这场难忘的聚会时,一种对母校由衷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忘不了王书记对筹备工作的重视,每次双方沟通会,他只要有空必然参加。学校的多个部门积极参与,这是这场聚会能取得圆满成功的根本。我也忘不了母校的鼎力支持,无论是校长助理还是校友会办公室,只要我们提出,他们都会尽量帮助。从每人一份的校友纪念品、“猜歌”奖品的提供,到丰盛的午餐等都体现了母校对每个校友的关怀和情意;校团委、学生会更是全力支持,提供活动场地、提供庞大的学生艺术团管弦乐队、提供音视频技术支持、提供最好的主持人、提供会场内外的宣传背景、提供校园广播宣传、提供人手一册的节目单等等。从造势宣传上到具体事物上都考虑的非常周到、温馨;周博老师尽管自身工作繁忙,仍抽出时间根据我们提供的旋律写出专业总谱;考虑到这次返校的校友年龄偏大,学校还派出了校医院的大夫们随时提供服务,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这次聚会,也使我新结识和重新认识了不少63级老同学。徐善衍沉稳、睿智、大气、才华出众、考虑问题全面,是一位很优秀的组织者和领导人。这次聚会筹备中多次接触,印象十分深刻,是这次聚会的领军人物;赵光兴才智出众、责任心强、做事十分认真可靠,是学校和部队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是这次聚会的核心人物之一;刘毅才华横溢、广泛联系同学,积极筹划了每次聚会,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蔡万涛技术精湛、敢为人先、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杨秋红积极热情、爱憎分明、办事干脆利索,是难得的开拓型人才。经蔡万涛和杨秋红等同学的精心制作,给63级学子发放了聚会纪念光碟,为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其他同学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感谢母校,感谢社会,培养出许许多多值得社会尊敬的栋梁之才!

结语

一场空前的盛会终于落下了帷幕!通过这次盛会的筹备和节目演出,63级学子们重温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谊,重塑了“北邮情结”,强化了北邮学子的凝聚力。

这是一批北邮培育出的共和国曾经的通信精英!

这是一支有强大凝聚力的团体!

这是一次经过无数次锤炼的凝聚力几十年后的重新聚合!

这是经过岁月考验的友谊几十年后的“穿越”!

这是青春、激情、友谊、淡定的又一次熔汇!

这是值得我们终生引以自豪和珍惜的精神财富!

我们会永远记住:北邮,我们的母校!

北邮,我们的骄傲!

北邮,我们的歌!

2014年2月于深圳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8262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

邮箱:buptaa@bupt.edu.cn

邮编: 100876

“北邮人”小程序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