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邮人”小程序

  •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忆邮未尽

COMPLEX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邮情结 > 忆邮未尽 > 正文

神话变现实 人人成“千里眼顺风耳”

(作者: 1956级校友魏茂梃)

《封神演义》中有一个神人高明,眼观千里,人称“千里眼”,一个神人高觉,耳听八方,故名“顺风耳”。其实,“千里眼”和“顺风耳”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神话人物,妇孺皆知。据资料介绍,在元代的话本小说里已经出现千里眼神和顺风耳神,道教把千里眼和顺风耳作为上天圣母妈祖的守护神。这两位神人,反映了古代人强烈希望能听得远看得远的愿望,但不能实现,只能寄托于神,被称为神话。

望远镜的发明,使眼睛看得远了些,但延长有限。电报和电话的出现,确实实现了远距离传送信息的可能,毛泽东把通信战士称为:“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电报可传递信息,但解决不了听和看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一直没解决汉字直接通信的难题;电话的普及率一直很低,成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用品,更没有视觉信息,也不能解决看远的问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60年仅是一瞬间,算不了什么。但在母校成立至今的这个60年,也就是我们这代学生所学习、工作、生活的年代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几千年来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打开电视可看世界各地新闻、各种娱乐节目,坐在火车或汽车上,可用手机、IPAD与各地的朋友话聊、指挥生产、谈生意;计算机连上网络就可以搜索各种信息、发电子邮件、视频对话、聊天、下棋、玩游戏、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可听到航天飞行员王亚平在天空授课,还可看到她的实验操作;广播电台说“世界就在你身边”,电视台也可说“世界就在你眼前”,互联网更可以说“我可以为你提供一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成了真正的“千里眼顺风耳”。

回想在我1956年入北邮时,每栋宿舍楼有一部电话机,那是很先进了,是邮电部直属又是邮电第一所高等学校优越的象征,一般学校没有。课堂讲的是电子管线路,而半导体属新课程,只讲概念不列入必修的考试课程。1958年春,无线系教学楼竣工,楼上安装有电视发射塔,更是先进技术了,朱德副主席、郭沫若副委员长都来参观(北京电视台即现中央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才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据说,当时只有50多个用户)。我们出去实习,只有中波广播发射台、短波通信发射台、广播电台控制室等地方。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开始阶段,公司要装部电话是多难啊。

60年,传输由杆架铁线、中短波到同轴电缆、微波接力,再到光纤、卫星,其信号由模拟话音到数字化的总合数据;设备由电子管到半导体,再到集成电路;交换由人工交换到机械式自动,再到程序控制自动;固定电话机由手摇磁石电话,到机械旋转号盘拨号,发展到双音拨号并带有一些附加功能的智能按键话机。新发展的个人移动通信,由BB机、大哥大到有诸多功能的3G、4G手机。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之快,更是惊人。1990中国还没有Inter网,是在美国学习的钱天白先生(机械工业部计算机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参加一个国际网络会议,才商定给中国预留顶级域名“CN”。钱先生回国后,极力向邮电部推荐Inter网。中国初建网时,国际出口带宽只有64kbps。短短20几年,网络深入到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已经不敢想象,如果失去了网络,人们将怎么样……

由于听得远、看得远了,似乎时空观念也不同了。从普通计时角度说,天涯不“共此时”了,明月确实是“两乡”了,比如你早晨接个来自大洋彼岸的电话是说“早晨好”,还是“晚上好”,中秋夜你在明月下给远方的朋友话聊,对方所在处不一定有月亮,所以当下新闻报道都加个“当地时间”。但从事物本身来说,又是真正的“共此时”了,比如全球华人看“春晚”,世界几十亿人看世界杯足球决赛,不是真正的“共此时”吗?王勃诗“天涯若比邻”,那是就朋友的感情说的,而今天是“我和你同住地球村”,才是真正的“邻”了。

母校,北京邮电大学,诞生于大发展的时代,又为时代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60年培养出多少学生我不知道,仅我们1956年入学的这一届1100多人,在各级邮电管理部门的大都身居要职,在电信运行、科研、生产部门的是技术骨干、带头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这届学生正处于年富力强、经验丰富阶段,为国家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本人毕业分配到军队,先后从事军用电台体制、核爆炸对通信影响、数据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退休后又到公司工作10年。在校庆60周年之际,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努力工作了、贡献了,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老师们的教导。当然,晚年也享受了时代发展的成果,本文正是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而生。

祝贺母校60周年校庆!愿母校有更多的创新,更大的发展!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8262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

邮箱:buptaa@bupt.edu.cn

邮编: 100876

“北邮人”小程序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