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邮人”小程序

  •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忆邮未尽

COMPLEX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邮情结 > 忆邮未尽 > 正文

北邮随笔

文/张廷茂

1957年7月,我从上海江南造船厂调来北京邮电学院工作。

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的前身)是1955年秋成立的,位于海淀区东南角,西临元大都遗址。学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通信专业院校,主要是在原重庆大学、天津大学通信专业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与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相伴。

到北邮人事科报到后分配我到无线系放大实验室。当时学校的教学楼和教职工宿舍还没有完工,安排我们刚到学院的同志,住在报话楼四层西南角436室,晴天的时候往西能看见颐和园的佛香阁。我们上班或者外出都不锁门也平安无事,放大实验室也在该楼四层。无线楼(现教二楼)建成后我们才搬到新楼。当时学院共三个系一个部,校园内共四栋教学楼:工经楼(工经系,现教1楼)、无线楼(无线系,现教2楼)、报话楼(有线系原楼已拆,现新建教3楼)、基础楼(基础部,现教4楼)。

当时学校正在进行“反右”运动,学校到处是大字报,开批判会,初到学校人生地不熟只做个旁观者。记得有些57年应届毕业生和教师被划成“右派”。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这许多人蒙受不白之冤,多年后才得以平反。

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下放劳动是政策规定的。那时年轻又是共青团员,所以每次都少不了我。每年的夏、秋收都参加,近处是海淀、朝阳,远处是大兴县、延庆县、通县。在农村劳动时住老乡家,有时在空房子地上铺些稻草睡在上边。1960年在邮电医院基建工地劳动了一个月。后来又到延庆康庄九龙山地区北邮的劳动基地劳动一个冬天,正是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不够吃,用萝卜当饭吃。“劳动锻炼”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必修课”。

1958年搞“大跃进”、大办工厂、大炼钢铁。当年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了全国工业展览会,我校无线系研制的我国第一台教学实验用的黑白电视发射台参加展出。朱德委员长到我院视察工作时由孟院长陪同参观过黑白电视发射台,学校档案里保留着当时现场的照片,电视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姓刘的老同学站在孟院长后边,后来那位老同学又调回六机部。我和系里的几位老师去展览馆,做维护展品的工作。下半年我又被借调到物资科,开始了东北之行,出差到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主要任务是为教学与生产采购各类器材。当时邮电部各个省管局都有器材供应处,到达后先去拜访省管局的器材供应处,请他们帮忙,我校主管器材的一位处长也是东北人,和他们多是老熟人。1959年决定留我在物资科工作,起初我似乎是个机动劳力,经常到永定门火车站提货、到北京邮电供应处和民航局提货。一九六二年清仓查库时,本人开始料单做帐和发料,后来主管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里,其中1969年的冬季,北京的各高等院校都外迁,下放到外省成立“五七干校”。北京邮电学院是到河南省确山县驻马店地区,安排两千多名教职工,好多是全家下干校。第一批先遣队本来通知有我,我也做了去确山县的准备,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军宣队又通知我作为留守人员。主要任务是看管好仓库,轮流在器材仓库值夜班。可是干校不能不去,到了1971年轮到我去干校,五月初从北京到河南确山黄山坡“五七干校”参加劳动半年,于当年十一月下旬又回到北京。这时学院人员逐渐多了,学校由通信兵接管,更名为北京电信工程学院。1973年国务院发文指示:恢复北京邮电学院原名原建制。至此“五七干校”完成历史使命,军宣队撤离学院。全部教职工由河南回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又有了生机。1974年我科改为器材处。我被派去和同学们参加了一个月的学军生活。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邮电学院也组织教职工到唐山抗震救灾,我们帮助唐山邮局整理被埋的各种办公用品和库房的器材,还给他们建了一套办公用的砖瓦房。十月一日是在唐山过的。“四人帮”垮台全民欢呼!国庆节过后完成任务我们就回到学校。

八十年代初微型机计算机开始进入我国,科技处组织人员(器材处派我参加)到广州,参加一次供应会议。后来科研和教学都购置了多台PC 机、286、386型微机,发给各科研室和教学实验室。我在器材处主管设备的验收工作,由于工作的便利条件开始学习微机操作。后来又学习了数据库的使用和对数据库的管理、汉字操作系统、文字编辑软件等等。50年代东北学校是学俄文,所以学习微机应用软件是很吃力的。有利的一面是在器材处工作,对全部业务处理的手工操作工序我都做过,开始是采购、后来是器材帐管理、计划管理、仪器设备验收和设备帐管理。把这些手工操作工序先用中文写出来,再对照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的相关程序语言,经过反复实验曾设计完成了《设备帐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实际应用软件,这两个实际应用软件都在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

1986年参加筹建实验大楼(现在教学科研主楼)工作小组。在此期间曾和本组的几位老师一起研究计划、设计、组织施工(电话室的同志)并开通了家属区的闭路电视系统。1991年主楼竣工后,成立实验中心办公室,我们就进驻了主楼。由于机构设置和工作任务的变化,实验中心办公室撤销,我到了电路中心实验室。将《设备帐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也带到电路中心实验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

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邮电学院于1993年12月6日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更名后江泽民总书记为北京邮电大学题写了校名。

北邮过去的50多年曾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邮电部领导人到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其中有:朱德委员长、朱学范、雷洁琼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宋平、李岚清、李锡铭,邮电部部长和副部长杨泰芳、吴基传、刘平源、杨贤足等。

我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了三十八年,北邮校庆40周年前夕刚好我的工龄也是40年。按年龄我该在1994年暑期办理退休手续,单位领导为了让我培养好接班人,把《设备帐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两个具体应用软件的操作使用和相关细节教会给接替我工作的人,又返聘一个学期,直到1995年5月正式退休。

北邮情深,中国梦美!

转自:《北邮老年》2013年12月第13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8262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

邮箱:buptaa@bupt.edu.cn

邮编: 100876

“北邮人”小程序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