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邮人”小程序

  •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人物访谈

COMPLEX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邮情结 > 人物访谈 > 正文

张天宇:心之所向 不断探索

张天宇——北京邮电大学1992级无线电工程系校友,现任PMC中国研发总监。

选择北邮,是时代潮流之势,亦是心中信念所向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电信市场呈喷发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意气风发的张天宇走进了母校,追逐着心中的梦想,坚定地迈进了信息通信领域的大门。他的父母在大学任职,父亲在张天宇高考选报大学时,特地向通信专业的同事咨询国内大学通信专业的情况,同事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北邮。说起当时的选择,张天宇笑着说:“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听到大喇叭广播着‘北邮是中国通信界的黄埔军校’,我觉得我选对了,同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怀着这份热爱,揣着这份认可,他在无线电工程系开始了四年的学习和成长。关于对学校的印象他回忆说:“首先我觉得北邮学风特别好,大家学习都特别刻苦,老师们同样对学习抓得很严。我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刚上学的时候觉得好不容易走出高中的苦海,来到大学里面可以放松一下,但第一次考试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物理和高数的卷子出得特别难,我和很多同学一下子从放松的心态中抽离,继续刻苦学习。但是同时我觉得北邮在学习之外的社团活动也是挺丰富的,我记得我那时候上学就加入了校广播站。我在广播站一直做了四年,当时是广播站机务组的,是一个技术活儿。每天先由采编组同学把节目、新闻写好,我们机务组和播音组的同学进行录音,然后完成后期配乐、编辑等等,完成整个节目制作,确保每天下午准点播出,风雨无阻,既锻炼了能力又培养了责任感,印象很深刻。还有当时学校一直有一个传统是每年十二月份有一·二九文艺汇演,当时无线系和电信系是学校两个最大的系,每年这两个系都准备得特别认真,激烈地竞争文艺汇演的一等奖,为本系争光。记得当年读大三,作为导演和编剧,我改编了老舍先生的《茶馆》,和无线系二大班的同学们一起排演了一出话剧。大家连夜排练,还专门从北京电影制片厂借来服装和道具,反复揣摩人物心理,为同学和老师们上演了一出非常专业的舞台话剧,最后获得了文艺汇演的一等奖,这是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

学在北邮,是由面到点的知识架构,亦是由点到面的实践真知

张天宇学长提到,北邮的通信专业教学体系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北邮建立的是由面到点的知识架构,学生先对通信领域有宏观的眼界和概念,建立起通信网络的全网运营的概念,然后再进一步地深入到实践研究中,由面到点,逐个攻破通信技术的具体难题,从而融会贯通整个领域的知识网。“我1996年毕业后加入中兴通信,2000年出国工作。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从一个毕业生迅速成长,创新研发出当时国内数字程控交换机最大容量的时分无阻塞交换网,全面替代进口芯片,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因此获得了国家优秀发明专利奖。”谈到这段经历,张天宇学长总结了对他至关重要的两点:一方面是选择到了合适自己的公司,当时国内的通信公司正处于创业期,不拘一格,珍惜人才,给年轻人提供了最好的平台施展才华;另外一方面,张天宇非常感谢母校,他觉得正是北邮的精心培养,才让他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在学校里面就建立了这种通信网络的概念,所以进入这样一个对口的公司之后很快就能发挥出在学校里学的东西,也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校期间打下很好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人生规划、事业目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北邮基本上奠定了我整个的发展历程。我比较幸运的是,在大三时遇到了林金桐校长,他刚刚从英国回校做了我们无线系的系主任,当时教我们科技英语课程,而我又刚好是这门课的课代表,他就跟我说了他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参与研发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掺铒光纤放大器,并实现产品商业化,运用到现网中,是光通信的一个里程碑。林金桐校长跟我说,作为一个学生来讲,在学校里边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跟产学研相结合。“学校里面学的绝大部分还是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当时国外教育更加注重和产业界相结合,比如大学教授的发明专利,在与产业界结合后能够很快变成一个商业化产品。”学长非常感恩这次相遇,林校长把这种先进的理念传递给他,在紧接着到来的毕业设计中,他收获的不只是毕业证书。1996年学长奔赴当时国内最具创新精神的城市深圳,在飞通光通信公司整整实习了三个月,和公司的工程师们同吃同住同熬夜,一起将一个准SDH光传输设备产品研发出来,这次项目和以前在学校的实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真刀真枪地在做一个产品。三个月里,他学习了大量之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为他毕业后去中兴工作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到了公司就接触到了非常先进的数字式示波器,熟悉使用后一下子提升了硬件调试水平,这也是我在加入中兴之后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所以我觉得大力推广实习生项目十分必要”。

走出北邮,要一步一步地探寻摸索,亦要在尝试中不畏惧试错

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我们要勇于迈出第一步,年轻是资本,这支撑着我们可以不断试错。采访中,有位同样学习通信领域相关专业的同学提问说,担心自己现在学的东西离实际工作具有差距,想到未来觉得非常迷茫。张天宇学长回答说:“其实我当年也是很迷茫,并不清楚职业发展方向,这是正常的,你不要觉得这个有什么问题,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反而你应该想办法多去实习,寻找这种机会去看一看,去试一试,因为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你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或者说你才知道到底哪些专业技能是公司所看重的。进入公司后会发现现在学的有些东西用不上,但有些东西是应该好好在大学里学,我当时进入中兴之后发现,当时那些实验课我们在学校里也没好好学,比如说电路设计,到了公司里面这种最基础的东西一定要好好用。这个情况我也很有一些感触,你刚才讲的通信原理,可能你现在觉得没用,但是在某一个时间点突然你会觉得这个是让你融会贯通的。这就有点像乔布斯当年讲的一样,很多时候你学到的或经历的都是一颗颗独立的珍珠,你并不清楚它的价值,但是积累多了,在某一天突然可以把那一粒粒独立的珍珠串成一根项链,实现了价值。当拥有学校的学习经历,或者一些工作经历、人生经历后,我们才有能力把一颗颗珠子串成一条最美的项链。基础课在我看来就是在帮我们今后从事这个行业打下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些也还是不够的。就像刚才讲为什么现在很多学校很多公司愿意招研究生,并不是说这个岗位一定要引入研究生,公司希望员工加入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上手开展实际工作,这样公司的培训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本科学习主要是打基础,而研究生期间,导师基本上都会指导学生做和实际工作相关的具体项目,这样学生就提前得到了培训和锻炼,加入公司后自然上手就快。如果本科期间有机会同样得到工作实践的培训和锻炼,比如通过实习生项目,用人单位同样是非常欢迎的。所以鼓励同学们去找一些实习的机会,主动地去学习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个很有帮助,可以学到大学里面学不到的东西。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在我看来首先是积累经验,这是最关键的。”

毕业之后,要先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俯览,但更要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新动能带动就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张天宇学长支持大学生创业,把好的想法、新的点子都做起来,为国家发展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果有机会的话,创业趁年轻,实际上从国外的发展规律来看,创业是真正能够把一个国家提升到一个高度的基础。其中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但大公司你会发现大船掉头难,当这个社会有一定的变革,再想创新的时候,大公司很多时候是跟不上的,比如说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时候,诺基亚就掉队了。大公司背负了很多的负担,这个时候就是创业公司的很好的一个机会。我建议刚毕业的时候可以进入一些大公司,因为大公司的培养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在这里同学们能学到很多东西,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特别是了解了项目的整个流程后,可以开始留意看看是否有机会和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去创业。哪怕年轻的时候摔倒了,能爬得起来,岁数大了以后犯错就可能比较难爬起来。所以我是鼓励师弟师妹们创新创业,尤其像学校其实跟高科技结合非常紧密,有很多机会,说不定大家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就可以实现。”

北邮始终与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张天宇校友从母校收获,也始终关注着母校的发展,短短的交谈,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对通信领域炙热的爱,是一心为通信发展执着的坚持,愿每一个北邮人都能够传承这份情怀,在每一个枢纽发光发热。

D217D

学生记者团:张殊宁 黄雨昕 姜明轩 王黎姿 曹译匀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8262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

邮箱:buptaa@bupt.edu.cn

邮编: 100876

“北邮人”小程序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