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北邮,李建宏便与同学一起负责推销三十周年校庆的纪念包,成为北邮历史上第一批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
大一寒假,他撒网式地联系全国各地的学校征订海淀区高考模拟题,同时通过老乡在北京的七十多所学校之间互相征订,信箱里一天的汇款单达到了十万之多;
他曾经找到邮票印刷厂,收购风光明信片批发到各大院校销售;曾经找英语外教帮忙听歌词,翻录当时紧缺的英语磁带到师大、北外、北大去销售;
大四毕业之时,他创立了北京各所大学中第一家“学生物资交流中心”,提供平台让同学们交易所需求的物品,在学院路八大院校之间引起了轰动;
1992年,他毅然辞去广东邮电设计院工作回到新疆。1993年,他以3万元起家,从一节柜台开始,创办新疆宏景商贸有限公司。
现在,新疆宏景集团拥有员工3500人,企业资产14亿元,成为集通信、旅游、房地产三大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集团旗下的新疆宏景通讯有限公司主营通信网络建设、通信设备销售等,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大的虚拟运营商,并与国内外著名的MOTOROLA、NOKIA、澳洲电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而今的他,担任了中国新疆宏景集团董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青年联合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届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信协会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常委、自治区第八届工商联副会长、自治区工商联第二届直属商会会长、自治区高尔夫协会副主席等许多职位。他同样被称为“新疆IT第一人”。
在经济管理学院的课堂上,李建宏是诸多老师口中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从他大学期间的创业经历,到他为吕廷杰院长所称赞的市场头脑和眼光,都让我们既敬佩,又充满好奇。而待到采访之时,我们面对着的,却是一位衣着朴素大方,举止亲切热情的和蔼的大学长。
在他淳朴而切实的话语之间,传达的是一种态度,对生活对事业敢想敢做的态度;透出的是一种习惯,是注重实践的思维习惯;领悟的是一种修养,是正念行善、注重反省的道德修养。
我的大学——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爱好管理的李建宏,填报志愿时候选择了北邮的邮电管理工程系。在当时,分数线和北大清华基本接近的北邮,学生学习勤奋,而自习占座的历史已经悄然开始。
回忆四年大学时光,李建宏脸上写着作为北邮人的骄傲:
“北邮的学习氛围挺好的,因为校园不太大,学生又挺多,以理科为主,大家都很自觉的以学为主,经常教室都不够用,尤其是上晚自习,去晚了都没有座。图书馆也比较小,大家要是想去图书馆,都是吃完饭抓紧时间去占座。”
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之余,李建宏还参加了大量的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作为系里的文体委员,他组织了大量的体育比赛;同时,他也是校篮球队的成员;每到周末时候,还会去参加八极拳的社团活动。
回忆起当年自己所在的管理工程系8431班,刚在西安参加毕业20周年(1988年-2008年)聚会归来的李建宏自豪的说:“管理院8431和8432班跟一个班一样,任何活动都是在一起。我们这个班非常团结,这次聚会六十个人到了四十个,大家从世界各地,从澳洲、美国、加拿大……都赶回来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交万人友”,李建宏喜欢跟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而回首四年青葱岁月,他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当时自己的好友马源。提起自己的这位知心好友,他不仅对当年两人的创业经过如数家珍,更是脱口而出的背出了马源的手机号,足可见二十多年来两人的情谊。
“一个人总有孤独困惑的时候,总会有各种的压力需要去释放,有些东西只有讲出来才好,所以在大学时候总需要一个知心朋友,”回忆起两人的友情,李建宏说道,“我们比亲兄弟还亲,有什么创业的想法都是一拍即合,想到了什么,两个人就立即去做。当时我们骑一辆自行车,几乎是形影不离。”
两个同样来自新疆的邻班同学,从新生入校体检认识的那一刻开始,就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挚友。
采访过程中,李建宏的英语口语让我们很是佩服,后来我们才了解到,在学校的时候他的英语就是班里最好的,而通过练习逐渐巩固完善的英语口语,让他现在出国的时候也能做到和国外企业家流利交流。
“当时在回家的火车上,我和马源一人拿一本英汉汉英双解词典,去软卧车厢找老外练口语,不会的就翻词典。”四天三夜坐火车回家的时间里,怀着一种敢闯敢做的精神的他们,用这样的方法飞速的提升了口语水平。
正是在同样的精神鼓舞下,他们这对合作伙伴共同执笔,书写了大学四年间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历史。
创业历程——学而时“习”,敏而践行
对待大学,李建宏有一番深入而独到的理解:“在大学中,读书考试并不是目的。大学学习与以前的学习教育不同。大学这四年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是历史性的转折点,是进入社会前最后一次学习机会。如果不走出校门的话,面对社会时将会无法适应。”
学习是什么?
这是采访过程中,我们被他所提问的问题。而我们也明白了,学习的关键在于实践。
“学习最重要的是‘习’,所以《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习’就是去实践,‘学’是为了去‘习’,就算学会了一种方法,不会去用的话还是学不到这种东西。”
基于这样的观念,李建宏和马源在大学四年中注重“习”,注重走出校门的实践,在实践中去‘学’,不断积累经验。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创业这两个字都是极少为人所知的,但是反观他们二人大学期间的生意经历,我们不得不将之与创业二字联系起来,而他们的诸多奇思妙想和方法手段,也的的确确可以说是当年大学生的创业之举。
无论是挨个宿舍去推销校庆的纪念包,还是在寄信地址上填上每个城市的一中到二十中去征订高考模拟题,无论是抵押学生证来弥补批发明信片时资金的不足,还是找到外教一起翻录英语磁带,我们不断的惊叹于他们层出不穷的创意来源,而对于这一点,李建宏归结为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推而广之并且加之以行动。
“快毕业的时候,都在面临着不用的东西如何处理的问题,比如说书、自行车、吉他、英文打字机等等。当时只能在饭堂门口的告示栏贴小广告来转让它们,但是不可能做到一直在宿舍等,有意向的人也不一定有时间去交易。所以我们找到当时一起在校队打篮球的,时任学校后勤处处长的王新波老师(王老师现任北邮校工会主席)要了一间房子,成立了‘学生物资交流中心’,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在满足大家需求的同时还可以谋利。”
李建宏他们的“学生物资交流中心”作为当时北京的各所大学中的一项创举,在附近院校之间都起了轰动,在最多的情况下,这里每天卖出的自行车数达到了一百辆之多。他们用收到的书籍成立了“一毛钱书市” ,按公斤上门收购旧书,再以一毛钱一本的价格面对低年级的同学们开放,为学生的购书提供了方便和优惠。
回顾大学四年,李建宏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没有把自己关在校门里,走出校门与社会接触,面对任何事情都敢于去面对。总结大学创业历程的时候,李建宏也承认自己在当时与别的学生不同,社会实践比较多,在大学期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校外。而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为日后创建宏景集团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大学毕业后,李建宏选择了相对北京、上海更为开放活跃的广州,在广东邮电设计研究院的四年中,为了完成架设基站和设计工作他跑遍了广东所有的县市。而刚开始工作时闯荡事业的想法,在忙碌的工作中一再的搁置。直至1992年12月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后,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背景下,政府官员、国企职工纷纷从体制内移身商海,此时的李建宏也辞去了工作,在半年卖BP机、卖手机的打工生活之后,1993年的回乡探亲成为他创业的转折点。
一方面是在广东,手机和BP机已经广泛普及;另一方面是当时的新疆,“大哥大”正在准备开通。李建宏看到了隐藏在地域条件下的商机,机遇的大门向他缓缓敞开:
“当时,人们对开通(大哥大)的市场前景的预测并不好,甚至是电信系统的人也是这样认为,都以为当时新疆偏远,用不起这样的东西,没想到消息发布出去以后预订的人很多,很多人有钱都拿不到货。看到了这样的机会,我就留在了新疆,从红旗路的一节柜台做起,紧接着开了新疆第一家卖手机卖BP机的店,到现在这样的店已经开了一百多家,在团场里也有我们的店。”
而今,宏景集团旗下的宏景通讯已经是成为新疆最大的虚拟运营商,经营范围覆盖通信网络建设、通信设备销售等领域;宏景集团基于“多元化,走出去,做高端”的发展战略,将“通信、地产、旅游”作为集团的三大产业。在乌鲁木齐乃至新疆无人不知的新疆国际大巴扎、赛博数码广场、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沙漠绿洲水疗会所这些地方,都是宏景集团的投资成果。展望未来,稳步发展的宏景集团的长远规划则是,在投资建设既定项目的同时,把目标放在“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周围区域的开发建设上,着手将它打造成为“乌鲁木齐的后花园”。
面对这样一番极为成功的企业历史和企业蓝图,我们眼中的采访理所应当的是一次关于创业关于管理的经验交流。出乎意料的是,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们才逐渐的发现,我们的这次采访并不是简单的去记录一位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史;更多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李建宏关于人生,关于事业的哲学思考和对我们、对当代学子的谆谆教诲,他用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典籍的理解,告诉我们怎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怎样去丰富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人生感悟——回归传统,正心养德
在宏景集团总部,沿着楼梯拾级而上直到李建宏的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着许多书法作品,笔意雄厚稳健,而书作的内容从两会精神的摘抄,到儒家道家典籍,对各个领域都有涉及。进入他的办公室,左手方向便悬挂着关于孝道的一副书法作品。不仅是书画爱好中体现的传统氛围,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更是感受到他的思想和话语间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触。
谈及一个人如何把握命运的问题时,李建宏从道家《太上感应篇》着眼,说起了自己对于命运和人生的感悟。《感应篇》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他告诉我们,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的方法便是“日行三善”,将内心放正,起心动念之间为别人着想,在生活的点滴之间与人为善。譬如在话语之间鼓励别人。不必刻意远求,譬如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见面时一个友善的微笑,在别人需要时给予举手之劳的帮助,这都是行善。一个人的善心善行,会在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建宏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引入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在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的EMBA学习之后,他对于西方的管理理念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西方管理学的出发点导致了他们偏离了正道,他们强调的只是竞争,讲怎么打败别人让自己成功。但这样的成功不能持久,一个人好的时候,应该想到的是要让大家好,周围的人好了自己才能好,这就是儒家所讲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才能独乐乐’,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心念上把人引入了正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带领企业发展,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真正的乐是帮助别人,为什么比尔·盖茨,李嘉诚都去从事基金会呢?所谓事业的成功不会让人快乐很久,外在拥有的东西对有些人可能是负担,因为德行不够,这也就是所谓的“厚德载物”的意思。怎么将外在的拥有转化为内在的享有,而不是单纯的挥霍,只追求个人的享受。企业的作用便是带领员工一同走向正道,所谓的正道,是自助助人的利他之道,也就是小时候所学习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着眼于这样的利他精神,李建宏认为应该通过满足了多少人的需要,来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如果客户不需要,企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同样,企业的创新也要建立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企业需要以客户、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供优质的服务。
“创新是指市场有这样的需求,但是没有人去做,或者有人做但是做的不好。我们所有的创意都来源于客户和市场。在以前,我们尝试过很多鼓励创新的办法,效果并不好。直到现在我们终于发现,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能替客户着想,自然就会有创新。创新能力并不是创造,而是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
宏景集团最核心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正是这种为客户考虑的创新精神。经销手机时,他们的目标便是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来让客户满意,进军通信服务业之后,他们开办了全疆第一家维汉双语寻呼台,直至今天集团的房地产、旅游业,宏景集团将服务作为企业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产品”,打造了服务市场的企业理念。
身为宏景集团的“掌门人”,李建宏更多的是将自己定位于“兄长”,领导企业提供一个平台,让参与这个平台的人共同成长。他提出“制度大于总裁”的企业管理理念,承认总裁不一定都是对的,对于错误的决定,员工有权利不去执行,这就保证了企业以人为本精神的贯彻,在公司上下营造出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合作氛围。
秉承着正心养德的精神,令传统文化的古韵与现代理念的特色相得益彰,我们看到了一种焕发着时代特色的道德修养和企业理念。
体育爱好——“一下子就跑过去了”的“火炬手”
从小一直在体校训练的李建宏,在北邮时候担任了两年校篮球队的主力成员。直到大三时候,由于要去北大旁听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同时创业实践也愈加繁忙,才逐渐退出了校内的社团职务。学生时代培养的强健体魄为克服创业的艰辛提供了条件,而在事业有成之后,他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增无减——高尔夫球、滑雪、徒步登山、骑马、环球旅游都是他的最爱。
在李建宏的办公室,有一个展示柜里排列整齐摆放了近百个高尔夫球,球标从通信设备商到各家赞助商从不重复,这是他几年下来的珍藏。在另一个柜子里,摆满了他获得的各项滑雪和高尔夫比赛的冠军奖杯。近年来,他参与主办了多项以奥运为主题的冰雪运动,如:“宏景集团员工迎奥运滑雪比赛”、“全疆青少年速度滑冰比赛”以及“青少年滑雪冬令营”等比赛活动。
2008年春节期间,由于投资建造滑雪场支持体育事业,李建宏被选拔成为6月17日奥运圣火在乌鲁木齐市传递时的火炬手。
关于火炬手,我们听到了估计是目前所听过的最实在的感想:
“刚开始并不是很清楚火炬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直到后来才知道火炬手的光荣,很多老朋友,比如黄宏、李阳他们都从外地过来,带着摄像来记录火炬传递。看他们这么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情,再通过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一辈子别的事情可能还有机会,但是火炬传递很可能只有一次机会的,像巴黎举办过奥运会之后,申请承办奥运会已经申请了72年了,还没有申请到。估计有生之年就算北京还能举办一次奥运会,也轮不上我们传递火炬了。不过在传递的时侯,真的是一瞬间就过去了,三十米的传递距离还没跑就完了,一下子就跑过了。”
热爱旅游的李建宏,大学时候把所有挣到的钱都花在了旅游上,从三山到五岳,从祖国最南边的海南岛到最北边的漠河,大学四年间他就跑遍了全国。而现在,他去过的国家有一百多个,李建宏自己笑言,“比搞外贸的人跑的地方都多”。
采访结束之后,李建宏如数家珍的拿出笔记本电脑,给我们看刚刚结束的澳洲之行中,他在大堡礁潜水拍摄的照片,瑰丽的深海景色间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当我们问,怎么有充裕的时间开展如此多的爱好的时候,他用一句名言回答我们:“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总会有的。”
寄语——调整心态,敢于实践
对于我们这些学弟学妹,李建宏最想提醒我们的是要注重社会实践。“最好的思维习惯就是去做,不要害怕失败,只有做才能把‘知道’和‘做到’结合在一起,像那句谚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
结合自身的经历和阅历,他告诉我们,在大学里一切都是事在人为,关键在于四年的大学生活怎样度过。在社会上真正用上的东西,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学到的。他建议我们尽快的调整心态,参与社会实践,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趁现在年轻有活力的时候,干任何事情都要百分之百的投入,形成一种良好的行知模式,把一件事情从不会做到极致。我的观点就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拼命的去做,尤其是年轻人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充沛的精力,更是要如此。同样的是做一件事,出一份力也是做,出两份力也是做,为什么不全力以赴呢?同样是过一天,充实的过也是过,浑浑噩噩的过也是过,为什么不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呢?我们无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来,人们始终期望明天会更好,而关键在于,是否还能在现在,让自己有所不同。所以希望你们从当下开始,思考怎么样去做,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这一席话,让我们深有感触。
现在的李建宏,对于创业之初缺少规范的公司管理很为遗憾。因此,对于毕业后的去向,相对国企他更希望毕业的学生选择进入外企。
“一个人的前几份工作是宝贵的学习机会,需要在实践中学习,观察积累外企、名企的运作方式。”
“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领导是很好的机会,尤其对于通信行业,新技术的变化很快,每一次新的技术诞生便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对北邮的学生来讲,把握住这个机会的可能性就更大。我希望北邮的学生去大胆的自主创业,但是创业中也要有很好的行为素质,敢于去做,敢于接受失败。”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李建宏希望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放低心态,不论大小都做好工作,他用《西游记》里孙悟空扫了七年地才得以求道的故事作比,希望我们在就业之初不要太在乎工资和待遇,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其实很多时候,公司只是想考验新来的员工,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一定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情系新疆,情系北邮
“新疆的地理位置,新疆的矿产资源,都注定新疆会成为中国的亮点,成为中国发展的潜力所在,”提到自己的家乡,李建宏自豪的说,“不管祖籍是哪,别人问起来,我都会说,我是新疆人。”
北邮承载了李建宏四年同窗难忘的大学友情,大学四年是他学到的东西最多的时候,他在感谢母校培养的同时,也希望我们传达对他对于学校的建议,希望在课程中多增加人文传统教育的内容,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国外的大学,校友会作为联系曾经毕业的和正在读书的学生的纽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对此次活动很为称赞,“这次校友会组织这样的活动,是很好的开始。我们走过的很多路,学生们都正在准备走,我们都能给他们提供参考,让他们少走弯路。”他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继续坚持下去,传承和发扬一届届北邮学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