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邮人”小程序

  •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人物访谈

COMPLEX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邮情结 > 人物访谈 > 正文

厚积薄发 走向辉煌

——记湖北省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书记 向军

向军,湖北人,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机械工程系。1990年逐渐走向技术管理岗位,1996年任武汉邮科院系统部总工办副主任,2001年任武汉邮科院烽火网络公司副总经理兼党支书记,2002年任武汉邮科院人力资源部主任,现任武汉邮科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

他来自农村,少年时代的勤奋让他脱颖而出进京求学;他在武汉拼搏数十年,工作生涯中的努力让他一步步进取直达如今的辉煌。他用自己的方式倾述了“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的意义,以自己为笔墨,描绘了北邮人的精彩,他就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党委副书记同时身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的向军

初见向先生,我们便被他爽朗的笑声和儒雅的气质所征服。平易近人而又博才多学的他引领着我们回顾了他几十年的成长。

十年苦读北邮圆梦

当被问及年少时的求学历程时,向军停顿了片刻,脸上瞬间划过一丝恍惚,而我们的思绪也随着他依旧爽朗的声音飘到了三十几年前的荆楚大地。

“你能不能考上大学,就决定你的命运。你是想穿皮鞋还是草鞋?如果你穿草鞋到田里干活,那你就不要考大学了;如果你想穿皮鞋,你就得去考大学。”

这是向先生年轻时代老师曾经常讲的一句话,在那个大学生还未普及的时代,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仿佛随着国家政策“科技兴国”信念的坚定而愈发普及。然而,对于一个出生在相对偏远落后、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匮乏的孩子而言,向军并未对穿草鞋和皮鞋有多明晰的概念,也并非觉得有太多差别。年幼时的他,并未对外面的大千世界有太多了解,也就并无过于崇高和理想化的理想。

当谈及这一点时,他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他从不用所谓的远大的目标来掩饰自己的现状,做什么都想把它做到最好。当个学生就是要想好好学习,现在工作以后,就是想着将领导交待的每件事做好。抱着这种信念的他,从小就觉得学习不好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内心的荣誉感驱使他更加努力刻苦的学习,甚至经常大半夜都瞒着家长在被子里偷偷的读书。想来,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信念让他受益匪浅,也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助他在那个升学率仅有4%的残酷年代踏上了前往高等教育的道路。

选择北邮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巧合,在并没有太多见闻的家庭里,支持他的则是找到“铁饭碗”的想法。在选择高校的时候,当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通信业吸引了他的目光,而素有“信息黄埔”之称的北邮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四载寒窗梦起邮苑

当话题转向先生的大学生涯时,他首先回忆起了初进北邮校园的感觉:“当时我们初进北邮是从西门,进去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主席像,校园简单而精致,枣树、银杏、柿子树遍布北邮。当时我们最爱的就是音乐广场,那里每天到傍晚就会放一些名曲,我们就喜欢到那个广场旁边散步,一边欣赏世界名曲,一边在丁香花丛里散散步,还是很有情趣。那个时候虽然说校园相对较小,但总体精致而典雅,觉得大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相比校园文化的熏陶,作为工科院校的北邮,带给学子更多的则是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而对向军来说,在北邮四年的学习生活给他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是让他从一个相对曾经淳朴而简单的少年脱胎换骨走向社会的过程。在他看来,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培养,北邮的四年学习还给他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飞跃。

其一,北邮浓厚的学术氛围无疑给年轻的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他逐步改变了年少懵懂时一成不变的学习习惯,让他逐渐学会学习的方法,并辅以十分的热情,让他能在之后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仍然能因好奇心的驱使不断的学习充电。

其二,北邮带给了他极其广泛的知识积累。在北邮学习期间,向先生爱好广泛,经常泡图书馆。但不同于一般同学只在图书馆研究专业书,向先生择书则全面得多,只要觉得有兴趣,能看得下去,他便会努力的阅读和研究。也正因如此,他在大学四年接触和了解了很多方面的东西,虽然有些只是皮毛,但是他因此有了广博的见识,不管做什么都会比较容易入手。如此以后再过一段时间,他便能逐渐做的深入并越来越好。同时由于跨度较广,他便能够经常和别人讨论一些和他本科专业没多少关系的东西,并交流想法。如此长期以来,他便能很好的把握住通信行业进步的步伐,也能很好的把控全局。

如今再回忆北邮的生活,向军多少有些唏嘘时光易逝,也告诉我们他对北邮多年来不间断的关注。由于工作需要,向先生每年都要去数次北京,也每年都会踏进北邮的校园。他告诉我们,北邮有他青春时代美好的回忆,而他有很多同学也选择留校,将青春留在了北邮。他曾参加过他们班级毕业二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也作为特邀VIP参加了“同一首歌,走进北邮”的大型校庆活动。

他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北邮是在不断发展的,无论是校园内部环境建设,硬件设施的更新还是校区的增减,应该说在北邮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一句话,北邮这个学校,是个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

刻苦钻研拼搏江城

1984年8月,正值新中国成立35周年之际,向军伴随着举国欢庆的号角,离开北邮,回到了湖北,来到武汉邮科院激光激光通信研究所总体研究室工作。

当时的武汉邮科院不比如今,并非是一个大型中央企业,而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所,公司研究方向也比较单一。然而,由于向军本科阶段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差别较大,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和工作需要,便在多次申请后被调到第三工厂做一些机械方面设计以更好的利用所学为邮科院服务。

不久后,大环境人才急需电子结构设计人才,邮电部底下很多厂都因此难以正常运作,向军和许多其他研究员便被再次送往北邮,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培训,以学习电子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来填补行业的空缺。

从北邮回来不久,逐渐开始熟悉各方面设计的向军开始慢慢思考自己的未来、他逐渐感觉到,对他自己而言,在这么一个以电路设计为主的单位工作,若以结构设计为主要的技术发展路线,似乎不太符合他自己的职业生涯期望,综合种种情况,他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并最终决定改行。

幸运的是,由于被分配到激光研究所总体研究室,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总体规划让他受益匪浅;而北邮四年的积累也在这个时候逐渐开始展现出独特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由于个人兴趣自学的计算机知识开始派上用场。

“我当时有几个机遇和数种选择。一方面,我可以继续搞设计,也并非说是完全没有出路;一方面,这几年的积累让我有可以转到技术科技方面管理的资本;另外一个,由于当时年轻,业余时间也算比较多,而我对计算机的技术很感兴趣也自学了不少,因此我也可以去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当时在这几种选择面前,我考虑到自己在一个以电路设计为主的单位做结构设计没有很大发展,决定转行后最先想的是做计算机。”

当时由于技术条件,急缺专业人才等各方面的限制,武汉邮科院虽然是个很大的集团,却并未拥有属于集团本身的计算机网络。而并非学计算机出身的向军,却利用自己业余所学和对网络计算机技术以及对新出现产品相当了解,成功带领公司部分员工,搭建了邮科院第一个,也是当时市面上最先进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随后的几年,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的充电学习,并带领网络中心的成员做了许多计算机有关系统总体设计和很多具体程序设计的很多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对这个企业每一个管理职能和研发生产流程都很有了清晰的了解,也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总体把握者。而这一点,正是他的职业生涯在随后的日子里不断进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0年八月,向军升职为武汉邮科院系统部生产科副科长,而这也正是他职业生涯腾飞的开始。随后,他逐步走过科技管理、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岗位,并于1996年升职为总工办主任,1999年任武汉邮科院网络公司副总经理兼党支书记。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身兼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一职,并一直分管信息化。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他逐步对公司各部分职能和市场需求有了全面的把握,也逐步积攒了庞大的人脉和知识储备,并最终于2005年担任武汉邮科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

回忆起工作多年的艰辛与拼搏,向军并未对多年的辛苦有些许的抱怨。他依旧微笑着告诉我们:“我的转型并未刻意为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进取。你所处的企业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转型和进取,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将有无数的选择,其中必有你的康庄大道。”

学长寄语情系北邮

“我认为年轻人重要是看发展,看地方的发展潜力,这个对年轻是最重要的。”当我们谈及年轻人的发展是否应以一线城市为目标时,向军笑着说。

在他看来,如今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都以北上广深为第一目标是有道理的,毕竟如今时代在发展,很多全球著名企业在进驻中国都会首先选择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而这些公司提供的一些很好的机会也就都属于年轻人。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放远一些,便可以看到,北京自然是好地方,但人才密集度过大,从目前来讲就不一定是最具发展的地方。

从目前来讲,很多二线城市拥有了较好的生活质量和较快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城市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在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时,并不能只看一些表面的东西,应该去看看这个地区的经济的走势,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生活气氛和状态,不要人云亦云,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而作为年轻人,我们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人不能让自己像器物一样定型 一定得让自己有适应能力,而这就必须要有广泛的知识。作为我们北邮在校生,在专精的同时,应尽量注意扩大自己广度和深度,让自己见识更加开阔,以方便自己面向多种选择的社会。专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让自己的思维被专业和主流思维限制的过死,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只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纵观向军几十年的奋斗生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成功源自他的努力,他对时局的把控和他极其渊博的知识。他的微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他经历苦困后的从容,他的乐观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成功者的豁达,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厚德博学,敬业乐趣”的真谛,用自己几十年的拼搏告诉了我们北邮人的优良品质。

老学长的求学奋斗经历,无疑是激励我们在校生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动力,我们应更好的珍惜自己的在校生活,更努力的完善自我。

正如向军对我们的寄语一般:

“我希望在北邮我们在读的校友,能珍惜在北邮的每一段时光,好好学习。北邮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宝贵的东西,我也是离开北邮才知道北邮对我一生有多么重要。所以,我希望北邮在校每一位学生都不要荒废了这一段宝贵时光,一定要不辜负我们的母校,也不辜负我们自己的人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8262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

邮箱:buptaa@bupt.edu.cn

邮编: 100876

“北邮人”小程序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