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2 年度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榜单(TR35中国入选名单)。我校校友刘元玮获发明者称号。
刘元玮校友于2011年、2014年在我校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现就职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正交多址接入,智能超表面辅助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人工智能赋能通信等。
入选理由:他在新一代多址接入(NGMA)及全向可重构超表面(STARS)技术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提升未来网络通信性能、设备终端接入能力、通信网络低成本运营实施、多维网络功能一体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助力加速实现“建设无缝覆盖和绿色可持续 6G 无线网络”这一战略愿景。
数据显示,2023 年底全球无线设备数量将达到 293亿,并将在未来十年内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超高的用户数量和密度以及丰富多样的业务功能给 6G 无线网络建设带来了新一轮的严峻挑战。目前的通信技术在频谱效率、覆盖范围等方面依旧存在不足,导致无线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同时还面临着用户容量有限,部署实施成本高昂等问题。
为此,刘元玮博士提出的基于非正交多址(NOMA)的新一代多址接入技术和全向可重构超表面技术,以满足 6G 无线通信中的海量连接、多维网络功能高效协同和低成本部署等方面的需求。
他提出的新一代多址接入技术突破了传统接入技术的“正交”壁垒,可显著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率,灵活智能地承载“人-机-物”等海量无线终端和有序协同“通-感-算”多维网络功能。
他提出的全向可重构超表面将反射和透射功能融于一体,为现有网络赋能 360 度覆盖的智能电磁传播环境,在不提升部署成本和信息传输功率的基础上,可有效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通信传输质量,是实现绿色可持续 6G 的关键技术之一。
凭借在无线通信领域中的突出贡献,刘元玮博士被列为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担任 IEEE 通信学会和车载技术学会的杰出讲师,获得了 IEEE 通信学会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IEEE 通信信号处理与计算技术委员会早期成就奖,IEEE 通信理论技术委员会早期成就奖等多个荣誉奖项。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 1999 年起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的新兴科技和创新应用中对 35 岁以下、且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进行遴选,最终形成一份全球创新青年英雄榜——“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 TR35),涵盖但不限于生物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
随着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加之入选名单里中国人的身影不断增加,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 评选首次落地中国,专注于挖掘新兴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国青年力量。六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入选,他们的砥砺前行和辛勤耕耘值得被记录下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成果值得被中国,乃至全世界所关注。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DeepTech深科技
感谢广大师生校友的关注支持,如有统计不全,欢迎发送邮件至buptaa@bupt.edu.cn。